《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17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索引号011337442/2022-21120                              文  号 无

主题分类: 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交通运输局

名 称: 《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711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咸宁贯彻落实“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目标的首个五年规划,是咸宁“十四五”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咸宁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涵盖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多个领域,是指导“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咸宁市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鄂南旅游集散中心、湘鄂赣边界地区现代物流中心、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航运基地为总体目标,积极有效推进交通运输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在已基本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普通干线公路为支撑,以水运为补充,农村公路广泛覆盖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形势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咸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一是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求咸宁交通发挥先行作用。聚焦“两新一重”扎实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凸显民生导向、支撑扩大内需;做好与沿江综合运输通道、京港澳运输通道等国家大通道的衔接,强化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内外高效联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培育规模化、现代化物流主体,发展全程物流和多式联运,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使咸宁交通在服务产业布局、联动资源要素、提振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基础支撑和先导作用。

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咸宁交通加强对外互联互通。咸宁市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重大战略重叠区,是鄂东南重要区域枢纽城市、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强化通道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三是交通强国示范建设,要求咸宁交通精准发力、打造样板。咸宁市紧邻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处于长江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鄂东交通转型发展示范区,南北方向的京广和东西方向的杭瑞两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交汇于此,这均要求咸宁交通为打造交通强国咸宁样板精准发力。

四是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要求咸宁交通向智慧绿色转变。根据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咸宁肩负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使命。

五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咸宁交通深化改革提升效能。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交通运输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和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三、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湖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落实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城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咸宁市“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牢牢把握“适度超前、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总基调,着力推进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调整运输结构、推进深度融合、加强智慧引领,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品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推进咸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年,实现“完善1个网络、形成1个通道布局、打通3个‘最后一公里’、6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即“1136”的目标,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个网络: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个通道布局:“三主二辅一廊”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

3个“最后一公里”:港口集疏运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6个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服务水平建设、智慧交通建设、绿色交通建设、平安交通建设、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四、锚定发展目标,实施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重点推进武汉至咸宁至南昌高铁、武汉至咸宁市域(郊)铁路、武汉至嘉鱼市域(郊)铁路、常德至岳阳至南昌高铁、咸宁至岳阳城际铁路和咸宁至黄石货运专用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咸宁机场、赤壁通用机场、通城县湘鄂赣边区通用机场的前期工作。公路方面,续建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湖北段、新建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高速公路、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等项目,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网络化水平。改扩建G353通城县麦市至隽水至北港段、G351嘉鱼县朱砂至罗家洲绕城段公路等国省道,提质升级国省干线路况水平。将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头号工程推进, 补齐咸宁水运短板。

二是着力改善公众出行服务。加快高铁咸宁北、赤壁北等客运枢纽站场建设,提高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公交线网新辟和优化,探索微循环公交和定制公交等模式。统筹发展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力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深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推广城市公交延伸、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开通集散中心到重要景点的旅游公交或专线客运,发展旅游包车、预约等个性化旅游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旅游需求。

三是全面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横沟铁路综合物流园、咸宁(中国)物流储运服务基地、咸宁市储运综合物流中心、赤壁市蒲圻公铁物流中心、京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湖北官埠智慧物流园、湖北嘉鱼智慧物流园、昊顺达物流园、景华智能物流园、行者物流储运基地等物流园区建设,搭建咸宁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

四是提高智慧交通建设水平。实施“互联网+出行”,建设咸宁市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建设监管”,建设咸宁市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道路监测”,建设可视化网络监测平台;实施“互联网+公路养护”,建设农村公路信息管理平台。结合GPS监测预警系统、水上视频监控、船舶污染在线监测等手段,建设覆盖范围全面、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水上监管信息化平台。

五是践行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推进杂货码头轮胎吊和汽车吊“油改电”以及港区水平运输车辆的“油改气”技术改造。在赤壁蒲圻港区车埠综合码头和节堤综合码头新建船舶污水垃圾港口接收设施,新建嘉鱼港簰洲湾港区六坛作业区污染物接收码头、嘉鱼港石矶头港区污染物接收码头。服务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推进六个县(区、市)的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六是强化平安交通综合管控。新建赤壁市应急产业物流中心、通城县交通应急物流中心,崇阳县青山水上搜救中心、陆水水上搜救中心,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七是重视行业治理体制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力争在综合运输体系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客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区域交通与城乡客运一体化、多式联运政策等方面的衔接、沟通与协调上取得突破。

五、着力做好六项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站位,加强与国家、湖北省上位规划的衔接,结合咸宁城市发展定位,做好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顶层设计,引领咸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咸宁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增长极、绿心城市等发展战略。

二是加强规划约束。加强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依据规划谋划年度重点工作、投资任务、建设计划等,优先实施重点项目库中已经明确的项目,切实做到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改革实践和制度创新,注重协同推进,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自然资源、林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对交通工程建设用地、林地使用、规划选址等方面支持,合理安排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时序。协调督促地方县市政府按有关规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按工程进度及时提供施工用地。

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回报与收益分配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运营和价格管理改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根据需要分类发行政府债券品种。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行政监督,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