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9-05


嘉鱼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

规划

2021-2025












嘉鱼县农业农村局

目 录


一、“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1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1

(二)蔬菜产业绿色崛起…………………………………2

(三)水产发展态势良好…………………………………3

(四)畜牧生产稳定发展…………………………………4

(五)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5

(六)农产品质安全稳固……………………………6

(七)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7

(八)农民收入稳定增长…………………………………8

(九)农村改革持续推进…………………………………9

(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9

(十一)农村社会事务稳步发展…………………………10

二、“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要机遇…………………………………………………………11

(一)主要挑战……………………………………………11

(二)发展机遇……………………………………………13

三、“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14

(一)发展思路……………………………………………14

(二)发展定位……………………………………………15

(三)基本原则……………………………………………17

(四)发展目标………………………………………………18

四、“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主要任务………20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

1.做强蔬菜产业……………………………………………20

2.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业……………………………………21

3.稳定粮食生产……………………………………………23

4.加强畜禽生产……………………………………………23

5.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25

(二)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27

1.完善产业体系……………………………………………27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7

3.延伸产业链………………………………………………28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29

1.推行农业标准生产………………………………………29

2.强化质量安全监管………………………………………29

3.健全质量追溯制度………………………………………29

4.推进农业品牌建设………………………………………30

(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30

1.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30

2.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31

3.积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31

(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31

1.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1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2

3.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水平…………………………………32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

1.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2

2.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33

3.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33

4.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33

5.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33

(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33

1.强化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34

2.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34

(八)切实加强为农服务……………………………………34

1.加强农业先进技术推广…………………………………34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35

3.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5

(九)落实强农惠农政策……………………………………35

1.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35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36

3.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36

(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36

1.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36

2.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37

3.切实抓好农村经营管理…………………………………37

五、实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38

(一)加强党的领导……………………………………38

(二)加大资金投入……………………………………38

(三)强化人才支撑……………………………………38

(四)抓好项目建设……………………………………39

(五)强化绩效考评……………………………………39

六、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十四五”重大项目库…………40


嘉鱼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嘉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推动嘉鱼疫后重振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湖北“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嘉鱼位于现代绿色农业转型发展区和长江生态文明带城市)和咸宁打造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定位,结合《嘉鱼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和《嘉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发展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嘉鱼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嘉鱼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十三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1.绿色示范片区扎实推进。一是积极开展集中育秧及机插秧,全县共建成1个大型和9个中型高标准集中育秧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260亩,育秧可覆盖大田20000亩。新购自动播种流水线5条,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3台。二是积极开展水稻绿色生产万亩示范片、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及水稻高效模式。全县双水双绿虾稻种养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再生稻种植面积达3万亩。三是认真搞好两区划定工作,已完成两区划定面积26.18万亩,一次性通过了县、市、省三级验收。四是油菜轮作项目扎实推进,完成省分配我县油菜轮作试点面积为2万亩。

2.粮食产量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比“十二五”末均有所增产,2020年粮食作物总面积4382万亩,总产量18.92万吨,亩单产432公斤;分别比“十二五”末2015年总面积49.7849万亩,总产量18.7167万吨,亩单产375.95公斤,总面积减少5.9649万亩总产量增加2033万吨,单产亩增加56.05公斤。2020年水稻总面积总面积28.2万亩,总产量13.9万吨,单产492公斤,比“十二五”末2015年总面积30.6476万亩,总产量13.75万吨,单产448.6公斤,面积减少3.4467万亩,总产量增加1500万吨,单产亩增产43.4公斤。

(二)蔬菜产业绿色崛起

十三五”期间,我县突出蔬菜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调整,主推蔬菜“三减三增”和高效菜园生产技术,着力创建蔬菜高效标准示范园。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8.1万亩,比2015年增加3.86万亩;总产量172万吨,比2015年增加47万吨、增长37.6%;产值45.9亿元,比201534.3亿元增长33.82%;“十三五”末农民种菜收入14000元,比2015年增长69.57%2020年全县蔬菜绿色食品认证数已达到40个,认证面积26.6万亩,认证产量120万吨;“珍湖莲藕”和“嘉鱼大白菜、嘉鱼甘蓝”两个蔬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嘉鱼莲藕”获得地理证明保护产品,“嘉鱼甘蓝”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水产发展态势良好

十三五”期间,全县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截止2020年底,全县放养水面达到24.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25亿元,渔业纯收入11.2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5500元,渔业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2.4%

1.苗种产业优势突出。创建国家级、省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各1家,发展亲本20万组,鮰鱼鱼苗产能20亿尾,苗种繁育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是全国叉尾鮰苗种繁育第一县,荣获“中国鮰鱼之乡”称号。匙吻鲟、胭脂鱼等名优品种人工繁育得到长足发展,苗种产能3000万尾。小龙虾苗种完全自给自足。

2.渔业板块特色鲜明。重点发展水产“五大板块”,其中鮰鱼板块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5000吨,渔业产值2.2亿元;以渡普、簰洲湾为主的虾类板块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3万亩,产量5000吨,产值1.5亿元;以陆溪、高铁岭为主的黄鳝板块发展池塘小体积网箱10万箱,产量2000吨、产值1.6亿元;以潘家湾为主的黄颡鱼板块面积达到5000亩,产量7500吨,产值1.8亿元;以大湖为主的“四大家鱼”板块以大水面为依托,实现产量3.6万吨。

3.市场主体稳步发展。累计发展渔业专业村22个,全县现有登记注册渔民专业合作社70余家,入社社员占渔民的31%;已建成有一定水产品加工能力的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1万吨左右;全县各农贸市场建立水产品批发点10个,水产品年成交额达7亿元;在沿湖发展休闲渔业山庄20多个,解决劳动就业500多人,年利润2000多万元。

4.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全县建成10家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培育健康养殖示范户360个,示范面积4万亩;设立疫病测报点3个,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平台3个,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培育品牌6个,嘉安控股集团公司“西流湾”牌簰洲湾系列产品被授予为“湖北名牌”。

(四)畜牧生产稳定发展

1.养殖改造智能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22个规模养殖场完成了改造升级,共有5个规模养殖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比达55%,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废物利用全面铺开。20206月初,我县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70家,完成配套60家,设施配套率85.71%℅(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21家,完成配套21家,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44%。已有39家规模以下养殖场完成了设施设备建设并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3.良种覆盖持续提高。良种是现代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发挥科技增产作用最重要的载体。有了足够数量的良种,才可能实现畜禽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县共引进了良种家禽300万羽,良种肉牛冻精颗粒1500份、良种肉牛2800头,良种猪1.2万头;良种覆盖率提高到79%。并与省农科院达成蛋鸭新品种育种、饲养合作。

(五)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1.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全县农业机械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发展态势良好。截止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3.25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16.8%。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12万台套,其中拖拉机7003台,拖拉机配套具6903台套;联合收割机械2561台,插秧机297台,一些先进新型的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机具推广应用涵盖农林牧渔等广泛领域,机具质量向高端技术发展。

2.农机地位明显提高。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有力激发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热情,全县农机化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机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农时农机跨区作业成常态,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机耕、机插、排灌、植保、收割、加工等作业领域,机耕、机播(插)、机收率达到95.68%、45.25%、81.39%。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由种植业延伸到大农业,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26%

3.农机服务快捷便民。2020年全县拥有农机户16012户、农机从业人员达到16896;其中绝大部分是个体从业者,在全县农机户中,拥有农机大户3662户,农机专业合作社24个,12家农机销售企业,19家农机维修服务网点。

(六)农产品质安全稳固

1.示范创建通过验收。按照创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建设评价指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我县在20194月通过验收,2020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县成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三品一标”全面认证。“十三五”累计认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256个。目前,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56个,其中绿色农产品品牌46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95个、有机农产品品牌15个。无公害蔬菜132个、无公害水产品23个、无公害茶叶12个、无公害桃李12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绿色食品52个,其中蔬菜、茶叶、莲藕、水果25个、绿色食品加工产品15个;地理保护产品2个;地理证明商标2个。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企业27家,认证面积25.4万亩,认证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达92786万元。嘉鱼甘蓝、大白菜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名优蔬菜金奖。嘉鱼莲藕、芝麻、苎麻、大岩湖叉尾鮰、密泉湖螃蟹经农业部审定,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列入《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农产品品牌数量居湖北省第四位,咸宁市第一位,形成了一大批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七)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

1.农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26家。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过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过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过5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嘉鱼农产品加工园区升级为省级加工园区,园区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目前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年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23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

2.农产品品牌不断打响。“嘉鱼莲藕” 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嘉鱼珍湖莲藕”“南有嘉鱼蔬菜”“嘉鱼叉尾鯝”“渡普青虾”“簰洲湾香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了“簰洲园子”“嘉鱼甘蓝”“珍湖莲藕”“富德蔬菜” 等一批知名品牌,珍湖莲藕入播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陆溪镇莲藕入选农业部全国“一镇一业”示范镇名单,白果树村有机水果入选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嘉鱼“大白菜、甘蓝”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菜(鲜菜)”称号。牌洲鱼丸、嘉鱼莲藕、嘉鱼芝麻、嘉鱼苎麻、大岩湖叉尾鮰鱼、密泉湖螃蟹经农业部审定,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列入《全国地城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

3.产业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共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60家,登记备案家庭农场数量35家,种养大户1500多家,全县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市级8家。全县发展电商企业81家,网店382家、微店576家,从业人员1276人,带动就业4500人。建有蔬菜等农产品专业市场13个、冷库80余处。打造了农校、农网、农超三个平台,构建了实体、电商两个销售渠道,全县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3个,年交易农产品200多万吨,与国内200多家大超市建立直销模式。引进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已有20家农业企业入驻电商平台,2020年线上销售农产品9685万元。打造了一批集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陆溪镇印山村康丰源乡村旅游示范园、官桥镇白湖寺村“金色年华”养生谷、新街镇晒甲村十里休闲农业观光带、渡普镇东湖村“双龙会”节庆游。至2020年底,全县兴办农家乐68家,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亿元,带动相关就业人员0.52万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嘉鱼县官桥村八组,入选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十大榜样。

(八)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县多举措推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推广“减肥减药”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通过节水、节肥、节药措施提高效益。二是推进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三是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外一方面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四是政策支持,国家财政对农业、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加大,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补贴力度,包括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农民增收的问题。五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2020年,受疫情和气候影响,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12元,虽然今年增速放缓,增幅只有3%,但前四年平均增幅为10.13%,“十三五”期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仍为8.6%

(九)农村改革持续推进

坚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合作经营制度 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得到了发展壮大。

截止“十三五”未,我县共组建了81个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103个家庭农场,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60家,入社成员达到18000人,成员出资额22730万元,固定资产12800万元,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达7.2亿元。合作社涉及蔬菜、水产、畜牧、林果、加工、运输等多个行业,辐射带动农户3.6万户。

(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1.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农民18000余人次。其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农民1800余人;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培训农民700余人;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培训3000余人次。

2.培育农科示范主体。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从全县农民中遴选出20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了3个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0个镇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平台。大力推广了20余项农业主推技术。我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每年都在95%以上;2020年科技贡献率可达55.5%,较“十二五”末增4.9%

3.提升农科服务技能。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县争取到4个农技服务中心新建办公场所项目,已建成2个,2个在建;每年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知识更新培训5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全体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十一)农村社会事务稳步发展

1.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编制完成《嘉鱼县乡村振兴规划(2019-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2020年,全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到85亿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2.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制定出台《嘉鱼县美丽乡村建设2015-2020年度实施计划》和《嘉鱼县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2019-2023年)》,以“三清三治”“百日攻坚”“百日提升”“百日巩固”“厕所革命”等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庄清洁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境整治示范村,嘉鱼乡村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目前,县已有20个村获评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13个、市级7个,占比24.4%,覆盖农村5.9万人口。

二、“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要机遇

(一)主要挑战

1.农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土地碎片化分散经营普遍,特色优势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偏低,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撑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强、辐射半径大、管理规范广的现代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对滞后,农民合作组织总体质量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总体不高,带动辐射效应还不够强,导致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

2.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技术人才短缺,服务不力、保障不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民获得信息的手段落后、渠道狭窄的问题比较突出。县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多年来人员只减不增,而且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已经显现。

3.渔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苗种体系建设落后。我县苗种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亲本退化、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缺乏突破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现代渔业发展。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推广队伍,县、乡两级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推广队伍人员编制和待遇有待解决。三是科技成果的到户率和应用率不高,创新成果偏少,发展现代渔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够。

4.粮食生产收益极不稳定。成本逐年提升,农民种地收益偏低,遇到不好年成甚至亏本;粮价低,卖粮难,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可抗拒的恶劣自然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频繁,也是农业生产受益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均衡。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平原地区明显高于丘陵地区;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显著快于农业其它各业;粮食作物综合机械水平远远高于经济作物。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调整缓慢,农机装备结构“四多四少”态势仍然比较突出。即农用动力机械多,配套作业机械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落后老机具多,急需新产品少;传统技术装备多,现代智能产品少。

6.质量安全监管有待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统一领导与协调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人员偏少,监管力量有限日常监管存在重专项整治、轻日常监管的现象一些执法监管行动存在紧一阵、松一阵与抓而不紧的问题由于监管任务点多量大面广线长,加之部分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够,对农村一些零售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者以及外地农产品未能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存在监管“盲区”。

7.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就当前情况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依旧有差距,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幸福美丽乡村的需求也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与农民对于更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是有所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亟待提档升级,需要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全民普惠的体系。

(二)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为迫切。要深刻认识到,新常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紧迫又长远,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新常态,首先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

十四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十四五”期间,是嘉鱼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滨江生态公园城市,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投入,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二是资源优势。全县以蔬菜、水产、莲藕、油茶、林果等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具备了厚积薄发的发展潜力。三是区域优势。嘉鱼县陆路交通发达,2018年武深高速湖北段全线通车。武深高速通达南北,蕲嘉高速连接东西,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嘉鱼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三、“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依法治农的攻坚时期,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一)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系列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规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为助力嘉鱼建设湖北经济强县、临港生态新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发展定位

1.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对接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按照抓示范树标杆、抓片区带全局的思路,在全县确定六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和乡村治理力度,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2.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瞄准两个一百年农业现代化长远目标,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和湖北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区的战略定位和蔬菜大县、水产大县功能区要求,充分发挥嘉鱼已有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和基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创建蔬菜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持续推进“绿色餐厅产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质量兴菜、绿色兴菜、品牌强菜为导向,深入推进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优质高端蔬菜,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把“嘉鱼蔬菜”打造成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标杆品牌。

4.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以田野国家乡村公园和田野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区为基础,总结推广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融合经验及模式,对标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目标,制定农村三产融合规划和方案,建设和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5.创建农旅融合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大行业融合和资源整合力度,走农旅融合模式,加强与全域旅游规划的衔接,推进旅游农业、休闲渔业、康养林业和乡村文化旅游向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构建“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农旅、渔旅、林旅、文旅、康旅、商旅、学旅等深度融合,推出一批“旅游+”示范产品,打造一批“旅游+”示范项目。

6.建设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践行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对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省市长江流域绿色农业转型发展带、嘉鱼县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等国家和省市县战略定位,着力修复、保护长江嘉鱼段生态环境,使嘉鱼成为长江沿岸生态修复保护先行区。

7.建成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根据省委省政府“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和咸宁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劲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将其打造成绿色产业带、生态文明带、特色文化带、新型城镇示范带、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质量效益、发展效率变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冷链等建设升级,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嘉鱼国家级农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着力提升嘉鱼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和占有量。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支出,持续推进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3.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农业农村运行机制和科技、财政、金融政策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主体创新和组织创新,纵深推进“三乡”工程,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进步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4.坚持绿色循环,和谐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方针,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与新农村居住有机结合,构建种养加循环发展模式,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四)发展目标

1.粮食发展目标:继续巩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更上新台阶。粮食总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比例达到45%,主要粮食作物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全县蔬菜产业实现“三超”目标,即蔬菜复种面积超70万亩、蔬菜总产量超300万吨、蔬菜生产加工总产值超100亿元,且蔬菜质量检测合格率100%,建成全国“绿色餐厅”、全省“蔬菜强县”、全市“百亿产业”。

3.水产业发展目标:2025年,全县水产品产品突破7万吨,放养水面稳定在15.1万亩左右,精养鱼池达到1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达到8万亩;渔业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力争将我县打造成全省现代特色渔业示范区。

4.畜牧业发展目标:2025年我县规模化养殖比重占比达到75%以上,生猪存栏能够满足我县消费需求,畜禽规模养殖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202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0万千瓦左右,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8.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70%左右。

6.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目标: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50场次,培训农民20000人。每年培育20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3个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0个镇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2个农技服务中心新建办公场所项目;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到2025年,科技贡献率达70%,较“十三五”末增5%左右。

7.农村社会发展目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农民生活水平全部达到小康标准,农村社会更加和诣稳定。到2025年,全县要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级美丽乡村整治村62个,农村进一步变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00元,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四、“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提档升级上取得新进展

1.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1)抓结构调整,打造特色亮点。打造“三个百里”蔬菜板块基地走廊。即依托百里江洲,在石矶头护县洲至簰洲湾团洲等洲垸,建设4万亩的“百里瓜果长廊”;依托百里水系,在斧头湖黄沙湾到陆口珍湖沿水沿湖地带,建设6万亩的“百里莲藕长廊”;依托百里长渠,在新街镇到簰洲湾镇灌区,建设22万亩的“百里蔬菜长廊”。坚持一镇一品,全域化打造全国“绿色餐厅”。在潘家湾镇、簰洲湾镇建设5000亩长江流域露地越冬蔬菜科技园,在渡普镇建设5000亩“梦里水乡”湘莲基地,在新街镇建设3000亩“果蔬小镇”,在鱼岳镇建设2000亩精细特色“菜篮子”,在陆溪镇建设5000亩水生蔬菜科技园,打造“莲藕小镇”,实现一镇一特色发展。

2)抓科技创新,提高发展水平。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力争到2025年建成3-5家蔬菜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技术推广中心,每年争取2-3个国家级、省级蔬菜科研课题落户嘉鱼。二是注重人才引育,引进一批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每年培育2000名新型职业菜农,夯实蔬菜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三是大力推广苗种试种和标准化育苗,每年推广新品种80个以上。四是集成推广“三减三增”、“高效菜园”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力争到2025年实现绿色蔬菜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抓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围绕“嘉鱼蔬菜”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嘉鱼莲藕”“嘉鱼甘蓝”“嘉鱼大白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资源,大力推广“嘉藕天成”“嘉玉户晓”等蔬菜品牌,力争到2025年实现品牌上市蔬菜达到50%以上。

4)抓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聚焦蔬菜产业“接二连三”,着力做好建链、强链文章,延伸产业链,增强三产融合效益。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在潘家湾镇谋划建设一个1-3平方公里的“蔬菜公园”,大力发展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特色民宿、农产品游购等新业态。同时,精心设计2-3组“果蔬大礼包”,壮大“后备箱”经济,真正将嘉鱼打造成宜居宜游宜购的武汉城市圈文旅康养目的地。

2.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业,推进水产业提档升级。

1)加强现代种业建设,建设鮰鱼苗种繁育基地。在加强种质保护与良种提纯复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以以国家级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和三湖渔业斑点叉尾鮰繁育中心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叉尾鮰良种场,培育原良种亲本20万组以上,年可繁育优质叉尾鮰苗种15亿尾以上。

2)加强生态板块建设,建成5万亩核心示范基地。根据我县渔业资源的水系特色,将全县划分为55万亩以上的板块。即以大岩湖为水源的长港河水系板块、以三湖连江为水源的西干渠水系板块、以西凉湖为水源的西凉湖水系板块、以斧头湖为水源的斧头湖水系板块、以三湖连江为水源的百里长渠水系板块。加强渔业板块的道路、桥涵、水渠、水源建设,把板块规模做大;结合池塘高标准建设,把板块内的精养池进行标准化改造,每个板块要建成1万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全县建成5万亩以上的核心板块。

3)强力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成18家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引进建设和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到2025年末前,力争引进一家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嘉鱼,培育2家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培植5家省级养殖龙头企业,培植10家市级养殖龙头企业。

4)加强新型渔业经营组织建设,组建10家规模化渔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按照“民办、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渔农组建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社。“十四五”期内,以产业为纽带,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叉尾鮰、小龙虾、螃蟹、鳝鱼、泥鳅等5家大规模专业合作社,以渔业板块为纽带,组织5家区域性渔业经济合作社。其中重点培育叉尾鮰、小龙虾等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加全省“十佳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评选,力争有一家被评为全省十佳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

3.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底线,坚决杜绝农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开展绿色生产示范推广。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快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发展,加快机插秧发展步伐,有效解决直播生产中除草难的问题。组装集成实用技术和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乡镇、新型经营主体、产粮大户倾斜,真正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促进粮食生产全面提质增效。大力开展绿色高效模式的示范推广应用,进一步搞好水稻一种两收绿色生产示范推广,争取“十四五”期间我县水稻一种两收面积达到6万亩。稳步推进“双水双绿”绿色虾稻种养面积,确保高效模式真正产生高的效益。加强部门联动,及时搞好农业恶劣气候的预防预警工作,强化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将农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力度,创新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形势,让老百姓真正学有所用,切实提高科技种田水平。

4.加强畜禽生产,保障畜禽产品市场有效供应。

1)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根据我县地形地貌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全力打造以生猪、蛋鸡、肉羊为主的丘陵乡镇规模畜禽产业带,以生猪、肉牛、水禽为重点的平原乡镇规模畜禽产业带,同时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建设一批农牧循环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切实加强畜产品保供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县畜禽养殖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猪肉自给率稳定到95%以上。

2)推广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指导养殖场科学设计和建设,通过养殖工艺优化实现源头管控。支持规模养殖场加快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环境智能控制、视频监控等设施装备,提升畜禽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组织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到2025年力争全县建设30家生态健康养殖场、2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3)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按照每头猪当量配套不少于0.2亩农田、园地、林地标准,鼓励和支持已建养殖场流转周边土地,或与周边规模种植户签订粪肥供应合同,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利用、当地消纳。按照土地承载能力,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规模种植业基地,建设一批农牧结合紧密的畜禽养殖场或高水平美丽生态牧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在田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购置粪污运输车等公益性设施设备,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行动”,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利用。鼓励和引导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100%

4)切实强化动物疫病科学防控。强化基础免疫和疫情监测,建立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新机制,推进重点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逐步向“净化消灭”转变。到2025年,在全县建成动物疫病净化创建示范场3家以上。持续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引导基层兽医由兼业式向执业式发展,充实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队伍;扶持发展各类兽医服务组织,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5)全面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逐步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细加工工艺,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监测和风险预警监测,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控、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试点和示范,有效控制药物残留及动物源细菌耐药。到2025年,全县开展抗菌药减量化使用示范单位达30家,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稳步提升,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100%

5.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着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把农机装备结构转型升级摆到突出位置,下大力气系统地研究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制约因素、解决办法、阶段性发展目标。探索建立区域农机产品销售中心、配件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完善以企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合作社三方参与的分级售后服务网络。积极探索蔬菜、水产、水稻、畜禽、花卉、茶叶、林果等农机化的作业模式、技术路线,促进全县农机化域协调发展。

2)推进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乡(镇)等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积极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逐步实现由主要粮食作物拓展到土豆、花生、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由农作物产中环节延长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向产前的种子处理和产后的农产品初加工和储存延伸。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到2025年,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提升,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

3)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为依托,农机类技工学校和县级农机培训机构为骨干,生产企业岗位培训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农机实用技术培训能力,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机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扶持力度。多渠道培养新型农机服务主体领军人才、农机操作与维修工匠 ,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充分发挥基层农机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二)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在提升产业化水平上取得新高度

1.完善产业体系,推进特色板块基地建设。以稳定粮食生产为第一要务,主打“蔬菜、水产、莲藕”三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着力在“虾稻、菜、鱼、果、油、畜”等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深入开展绿色高效模式示范应用,推广水稻“一种两收”绿色生产、“双水双绿”绿色虾稻种养等模式,提升绿色防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收益稳定性。调整畜牧养殖结构,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切实加强畜产品保供能力建设。稳步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持续推动油茶林果等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立足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契机,积极申报莲藕产业集群项目,在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万亩虾稻、万亩优质稻、万亩水产、万亩莲藕、万亩水果等多种特色板块基地。到2025年,规模化种养殖比重超75%。以板块建设撬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组织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一批如联创食品、外婆湖食品、嘉珍农业等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金润农业、嘉野公司、富德蔬菜等扩规模、提质效,增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院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企业。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联动、农户竞相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力争到2025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1000家,农户入社比例达到60%以上。家庭农场1500家,专业大户3000个。

3.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发展,衍伸加工链。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为载体,扶持一批现有农产品龙头企业,引入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陆溪三国田园小镇、官桥新材料小镇、新街果蔬小镇、潘家湾蔬菜小镇、簰洲湾鱼圆小镇特色产业优势,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和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多产融合新业态。三是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及销售体系,衍伸商贸链。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支持嘉安冷链物流、金润农业物流等做大做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加强与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网”流通,加强与中百、沃尔玛、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合作,新建农产品直供基地,引进大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融合的销售模式。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90亿元,建成大型冷链物流和农产品交易中心6个,批发市场21个。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业生产监管上夯实新举措

1.推行农业标准生产。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并依据标准制定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标准化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

2.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健全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定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加强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改善农业综合执法条件。强化投入品监管、产地管理、生产控制、质量追溯、准出准入、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总结形成因地制宜、独具地域特色的监管模式。

3.健全质量追溯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和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依托,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品一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突破口,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企业的进入。全部“二品一标”获证单位开展追溯,全部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加工企业前的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全程可追溯。

4.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基础,以原产地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打响嘉鱼特色农产品牌。积极开展高端蔬菜“二品一标”认证,统一标准,做活营销文章,实现嘉鱼蔬菜品牌“从有到亮”的转变,打响“嘉鱼蔬菜”区域公共品牌。瞄准嘉鱼特色水产品种,聚焦叉尾鮰、龙虾、黄鳝、四大家鱼等优势水产品,实施水产业“134工程,推广“稻虾连作”、“鱼稻共生”等模式,擦亮和再塑造嘉鱼特色水产品牌。

(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1.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推进蔬菜、水产、莲藕、粮食、油茶等产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延伸中获得更多收益。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和草地等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2.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构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田头市场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推广“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兴业,繁荣农村经济。

3.积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培育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多元服务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密切新型生产经营及服务主体间的合作,大力发展公益性农业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耕、种、管、收、储、加、销等多环节,技术、产销、资金、信息、政策等多领域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效益。鼓励各镇开发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

(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成果。

1.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为目标,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村房屋建改规划及管控,严禁乱搭乱建,做到建筑风格协调美观。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村庄长久干净整洁。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力争到2025 年,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抓示范树标杆、抓片区带全局的思路,对照《嘉鱼县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2019-2023年)》文件要求,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先进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在2025年前,我县建成2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62个省级美丽乡村整治村建设,着力提升嘉鱼的乡村“颜值”和“气质”。

3.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农户,引导激励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加强农村思想道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婚丧礼仪节俭文明,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赌博抹牌、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补齐“三农”发展短板上再实新举措

1.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农田排灌渠系建设、田间道路宜机化改造等,全面提升农村耕地质量,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推进病险水库整治、田间输水、高效节水等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稳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3.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现村村通、村村通硬化路目标进一步拓展农村物流网络,鼓励邮政、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村一级的设施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

4.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扩大电网覆盖范围,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供能方式多元化、清洁化。

5.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宽带、通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服务能力;加快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广适合农村、方便农民的信息化产品。同时,要加强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

(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1.强化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大耕地违法用地的查处和征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完善休禁渔制度,扩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规模。推动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

2.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药集中配送。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估,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推广实施力度,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废弃物回收补贴试点。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农业节水技术。

(八)切实加强为农服务,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上再创新辉煌

1.加强农业先进技术推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在“田野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力资本,发挥好博士后流动站的创新作用,加快现代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所需的基础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三减三增”、水肥一体化、生物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动组装集成实用技术和项目资金向大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生产条件较好、技术应用广泛的大片区乡镇倾斜。到2025年,科技贡献率达70%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生态菜园、大田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大力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3.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立足提升传统农民、转化返乡农民、培养新型农民,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和规模经营户、科技示范户、营销专业户。到2025年,全县累计培训农民20000人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0人以上。

(九)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农业法治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1.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开展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提高保障水平和补贴标准,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的保险产品。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整合农业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长江禁捕力度,坚决杜绝捕捞现象。推动农业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乡镇下移,强化基层执法队伍,整合并加大执法投入,加强执法服务培训,加大执法协作力度,严格执行公正文明执法。

3.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以强农惠农政策、重大项目、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依法治农,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农业部门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农业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规范一事一议组织实施。

(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提供新动力

1.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鼓励村集体统一组织、规范有序流转农户承包土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建设农产品种植或生态养殖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将超20万亩。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管理网络。

2.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仓库、生产设备等各类集体财产,通过改造整合,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公开招投标等形式,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益。鼓励区位优势明显的城中村、城郊村,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兴办发展配套服务业,建设标准厂房、综合农贸市场、商铺、仓储物流等物业项目,开展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发展集体产权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立足区位优势,依托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度假村、餐馆、休闲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旅游配套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力争到2020年,全县所有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重点培植一批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或百万元的经济强村。

3.切实抓好农村经营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农村“三资”合同清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级不良债务,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现代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严格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预警体系,确保农民负担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杜绝农民负担反弹。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五、实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各镇党政一把手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围绕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农村。统筹使用好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公益性项目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下沉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大政策性“三农”保险服务力度。

(三)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一是立足高端引进人才,着力引进一批农业专家,带动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县得到转化应用。二是立足本土培育人才。结合“三下乡”“双扶”“阳光工程”等活动,持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着力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业人才。三是健全机制留住人才。健全和完善“以钱养事”机制,确保基层农技人才队伍稳得住、能干事。

(四)抓好项目建设。结合嘉鱼实际,抢抓政策机遇按照效益优先要求,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重点农业工程和重大农业项目,争取更多的工程和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智、引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五)强化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将规划实施绩效评价考核作为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强化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确保规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预期成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