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索引号 : 01105619X/2022-09915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司法 发文单位: 嘉鱼县司法局
名       称: 嘉鱼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嘉鱼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草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发〔2021〕26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鄂发〔2021〕29号)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为我县全面建设“五高新嘉鱼”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到2025年,全县人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显著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
二、突出重点宣传内容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县委党校重点课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和阵地,大力开展宣传解读,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深入宣传宪法,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宪法精神,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持续开展全县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三)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动各镇、县直各单位带头学习宣传、遵守维护民法典。把民法典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组织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适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适应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需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五)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适应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适应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嘉鱼需要,继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社区矫正法、法律援助法等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围绕粮食安全、长江大保护、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民族宗教、毒品预防、反诈防骗、网络空间治理、社区管理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治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
(六)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深入学习宣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建立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责任制。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内容,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突出重点对象法治教育
(一)强化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
抓住“关键少数”,引导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各镇各部门领导班子每年应当举办两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等制度。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常态化,各单位每年旁听庭审不少于1次。
(二)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组织开展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持续举办全县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等活动。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重点加强毒品预防、反诈防诈宣传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拒毒防诈能力,县法院应为青少年旁听庭审提供便利。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三)强化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
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经营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加大退役军人权益保障、英烈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法治教育,引导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根据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农村留守人群、流动人口等群体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强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提升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居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建立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大力宣传崇法向善的模范人物,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四、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滨江公园城市打造,以公园为载体,把法治理念、文化与景观设施融合,与部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融合,形成一园一特色,让法治文化融入人民生活。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开展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着力提升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到2025年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文化阵地内容上要准确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功能上便于群众学习理解法律,便于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二)丰富法治文化活动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组织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探索创建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把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和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利用多种文艺形式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法治文化惠民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五、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一)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
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加大农村(社区)普法力度。实施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制定培养工作指引,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建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秩序。
(二)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
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深化依法治校。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涉毒危害、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治教育,依法打击扰乱校园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
深化依法治企。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培训,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遵守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意识,依法化解劳务纠纷和劳动关系矛盾。加强金融领域依法治企,预防金融违法犯罪。
深化依法治网络。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三)深入推进专项依法治理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做好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对县、镇、村(社区)等区城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一)推动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能,切实履行普法工作的主体责任。各部门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计划、年度普法工作情况等报同级普法工作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和普法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不断深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推动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普法主管部门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指导细化普法措施,督促落实普法责任。各部门负责宣传与本部门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法律法规规章。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职责。
(三)推动落实普法社会责任
实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要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提升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落实普法的社会责任。壮大普法志愿服务力量,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队伍建设。
(四)推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
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承担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法律解读。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七、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推动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制定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把向行政相对人、行政复议申请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复议、司法办案各环节和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利用受理、审理、决定等环节实时普法。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理性维权。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及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二)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智慧普法
创新普法内容。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创新普法方式。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使互联网变成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八、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镇、县直各单位要把推进全民守法和普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科学制定本镇、本系统五年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镇、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健全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县普法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效果,特别是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从实际出发设定评估参数,形成评估指标体系,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重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开展终期总结验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三)夯实基层基础
壮大志愿力量。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教师的作用,鼓励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加入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对普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大对基层司法所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落实经费保障。加大普法经费投入,强化县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探索建立普法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
(四)加强指导监督
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5年内各镇要各自创建一个差异化普法品牌,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民普法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注重清单化、项目化、规范化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普法主管部门应当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规依法处理。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全县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