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9-18 来源:嘉鱼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全面建设湖北经济强县、长江临港新城的基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打基础、管长远,坚持“一区多园”兴工业、优化结构强农业、科学开发活旅游、软硬并举优环境、多办实事惠民生,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8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1.81亿元,增长19.3%,完成工业增加值70.6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2.5亿元,增长19.5%。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22.6:50.9:26.5变化为2011年的20.5:54.7:24.8,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缺乏骨干企业支撑,农业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第三产业仍需加快发展;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社会管理创新仍需加强。

二、农业
 
    2011年,全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突出自身特色,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农业产值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以蔬菜、水产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继续得到稳定发展,蔬菜产值25.22亿元,同比增长15.9%,水产产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4.1%,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县粮食面积45.92万亩,比上年增长2.3%;油料面积9.6万亩,下降1.2%;棉花面积1.51万亩,增长13.0%;蔬菜面积45.48万亩,比上年增长2.1%;麻类面积3.29万亩,下降26.2%。全年各种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产量    比上年增减%
粮食    吨    203740    8.2
棉花    吨    1334    12.3
油料    吨    9438    1.5
苎麻    吨    4724    -24.8
蔬菜    吨    1008658    2.0
茶叶    吨    1382    1.0
水果    吨    4098    3.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9000亩,比上年增长6.8%。其中成林抚育面积6390亩,比上年下降83.0%。木材采伐1740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2.5%。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牲猪出栏17.74万头,比上年增长3.3%;猪肉产量17660吨,同比增长33.3%;牛肉产量527吨,同比下降2.2%;禽肉产量1582吨,同比增长4.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4.88万亩,比上年增长0.5%,水产品产量72731吨,比上年增长1.0%。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提高。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2.7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7.15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7.34万亩。

三、工业

2011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改造升级,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4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2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其中:国有企业8.42亿元,增长40.8%;集体企业1.81亿元,增长82.0%;股份制企业187.22亿元,增长6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15亿元,增长36.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35.5亿元,增长57.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3%。
    全年轻工业产值99.92亿元,重工业产值144.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2.9%和56.3%;全县轻重工业比重为1:1.45。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1年产量    比上年增减%
白酒    千升    1548    48.6
冷冻水产品    吨    3816    297.2
人造板    万立方米    339695    100.6
纱    吨    31711    17.4
服装    万件    2452    77.6
水泥    万吨    112.2    9.2
钢管    吨    371443    51.3
黄金    千克    1227    7.2
火电    万千瓦小时    2440    2.1
家俱    万件    413777    -28.8
    产销衔接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240.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3%,产品销售率达98.36%,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1-12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7.4%,比上年提高66.6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86%,比上年上升3.79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21..68%,下降21.2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5.27%,下降0.6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53238元/人,增长31.2%;流动资金周转率5.85次,加快1.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14%,下降1.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利润总额12.89亿元,增长42.8%;亏损企业亏损额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1%;亏损企业8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县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激情创业、真情招商、热情服务、倾情奉献”的招商理念,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全县新签合同项目55个,累计到位资金43.06亿元;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项目投资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在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0.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5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2.1%,为全县项目投资的6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3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58.3%,竣工产值4.4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3.51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2011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5077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货物周转量3796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0%。
    2011年,全县邮电部门完成业务总量1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发送各种函件26.2万件,包件1.24万件,特快专递2.1万件,报纸448.5万份,杂志24.5万份,集邮42.6万枚。市话期末到达户数2.05万户,农户期末到达2.33万户,小灵通1.19万户,ADSL用户2.16万户,电话普及率(不含小灵通)达15.1部/百人,电话入户率60.2部/百户。全县年末手机用户11.7万户,达到户均1部。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2011年,全县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形势趋好,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23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0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亿元。 
    外贸出口形势趋好。2011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额27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2.8%。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105.5%。从分月价格指数来看,呈高位运行态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为106.2%和105.3%。
分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 
月  份    指  数        月  份    指  数
一月    104.8        七月    106.0
二月    105.2        八月    106.2
三月    105.2        九月    105.8
四月    105.1        十月    105.8
五月    105.3        十一月    105.7
六月    105.8        十二月    105.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除基金收入外的全地域财政收入)6.10亿元,增收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国税收入2.2亿元,增长33.2%;地税收入2.47亿元,增长30.0%;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43亿元,增长2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30.4%;其中税收收入2.87亿元,增长33.5%,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65%。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11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35亿元,比年初增加7.38亿元,增长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64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财政性存款3.64亿元,比年初增加1.18亿元;单位存款15.03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89亿元,比年初增加2.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0.4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51亿元。嘉鱼县金融机构累计为辖内企业签发承兑汇票0.23亿元;累计收取保证金0.23亿元;贴现累计发生额1.09亿元,其中省内贴现0.57亿元,省外贴现0.52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939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寿险保费收入71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3%。财险赔款支出1422万元,寿险支出656万元。
 
    八、教育培训
 
    2011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学校57所,教师2648人,在校学生人数4739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434人,小学在校学生228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全县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辉煌,全县600分以上人数118人(最高分671分),上本科线1383人(其中上一类本科线268人),全县上本科线、高分段的万人比稳居全市第一。
    全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5130人,其中创业培训2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76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年末全县有文化中心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6.3万册,书刊文献外借30000册次,全年接待读者3000人次。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50余件,在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70件。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达20场(次),观众人数达40万人次。特别是二乔公园开园、元宵灯会等主题文艺晚会,规模空前,影响广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著。2011年底,全县转换数字电视用户24600户,其中集团用户544户。全年在中央级发稿4条,在省级台发稿106条,在市台发稿200条,在嘉鱼台发稿2300多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卫生机构床位793张,卫生技术人员1190人。 
    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组织参加全市少儿田径、乒乓球赛,其中熊梦阳荣获乒乓球少儿乙组单打冠军。持续开展新春万人长跑、青少年篮球赛,使两个传统赛事更具影响力。组建县少年篮球训练队、少儿足球训练队、田径训练队,为备战省十四运会作准备。

十、人口与就业

2011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71731人,其中男性193040人,女性178691人。全年出生395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8.34%,出生率为10.65‰,出生性别比为126.48(女性为100);死亡1432人,死亡率为3.86‰;全年净增人口2520人,自然增长率为6.79‰,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
2011年,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753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721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3.86%,控制在4.0%以内。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嘉鱼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均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城区内交通、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92.9%,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占8.5%,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84.4%。全县长江干流以及支流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三湖连江水库水质相对较好,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嘉鱼县城区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8分贝,夜间平均值为42.8分贝,表明整个城区环境噪声值昼、夜间未超过国家标准。
    2011年,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损失8.83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3起,损失6.86万元;火灾事故12起,损失1.97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7元,比上年增加2558元,增长19.0%;农民人均纯收入8095元,比上年增加1342元,增长19.9%。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县拥有收养性单位16个,床位1337张;供养人数1100人。
社会保障体系取得新进展。全县有城镇低保对象10318人,农村低保对象11544人,年发放低保补助金3769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费2126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支出4830万元,企业人员养老金支出13631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2636万元。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248621人。
注: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数据。
1、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1-12月累计数据;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为1-12月累计数据;
4、年末总人口为2011年公安人口年报数。
5、出生死亡人口数据为计生数据,统计时间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