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新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嘉鱼县新街镇人民政府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二〇二一年四月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嘉鱼县新街镇充分利用滨江临城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深化“三抓一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治理水平,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大兴亲民之风,勤办利民之事,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十三五”期间,新街镇实现工业工业实现由“弱”向“强”转变,2020年将实现规上工业完成产值23亿元,农业由“粗放型”向“特色型”转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服务业总规模上到新的台阶。全镇“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保持稳定,总量逐步扩大,在全县经济中站位逐步向前,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即将成为全镇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将实现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全员上阵抓招商,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派出多个专班,到广东、浙江、潜江等地招商引资。做好回乡文章经济,成功引进新街籍在外成功人士金总回乡投资,盘活僵尸企业广园食品闲置厂房,引进国源纺织项目,生产劳保用品出口海外,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引进本地老板为闲置土地注资,建设集旅游、研学、养老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累计签约项目50个,引进资金超过30亿元。
重点项目顺利建成。“十三五”期间,新街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嘉鱼长江大桥、武深高速、外环高速、武嘉一级路景观带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嘉胜冷链物流、嘉福农贸交易大市场、嘉安冷链物流等重点农贸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光年城堡庄园2018年初正式建成开园,已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网红地,嘉鱼北汽车城项目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
农业转向特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新街镇坚持打造新街特色农业创新高地,夯实农业主体地位,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特色化。打造晒甲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大富德果蔬、嘉多宝、乡名堂、世外萄园、养心农场、田上庄园等20余家采摘园种植规模,形成种类丰富的采摘种植园区,壮大野藕种植基地,新增小龙虾、青蛙、水蛭、蚯蚓等特色养殖基地5000亩,特色农产品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围绕“果蔬小镇、魅力田园”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田园民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经济,发展休闲采摘旅游点20个,年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旅经济生机勃发。
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治理水平,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扎实推进港东村罗家洲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完成道路拓宽、新建人行道、铺设污水管道、绿化、路灯等工作,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着力打造王家月村五组张家角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加强农村自建房指导,加大“两违”巡查和打击力度,强制拆除占用公共通道的违章建筑。
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完成产业园区护堤垸中路、晒甲山村村组公路、幸福路、镇区道路等拓宽刷黑工作,新建沙湖岭村移民路、王家月村移民路、马鞍山村路等村组道路,对沙湖岭、王家月、蜀港、余码头等道路进行维修,每村均配置1名专职公路养护员和除草员,提高道路养护能力。完成港口闸、幸福闸、归粮洲排水闸、长渠沿线涵闸等39处涵闸以及余家山泵站、淌村泵站等7处泵站维修,疏浚渠道共计48.39公里,完成归粮洲复堤、民堤民垸整险等水利工程,完成余码头、沙湖岭、三畈村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利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对我镇6个村开展村庄整治、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建设,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工作任务,完成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镇区生活污水实现全面收集处理。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新街中学主体工程建设,,推进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村村响广播工程,成功举办“乡村大舞台”乡村春晚活动,新建镇区体育场1个、村文化广场9个,广泛开展农村婚丧嫁娶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力度,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逐年提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建设“五化”村卫生室8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宣传和落实二孩政策及计生奖励优惠政策,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体系,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女性同胞,开办留守儿童暑期“希望家园”,贫困学生申报希望工程“十八助”、“金凤工程”等助学项目,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加强宣传和线索摸排,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妥善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和谐态势持续巩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金融扶贫和基础建设扶贫等,按要求做好贫困户脱贫销号的工作,时刻关注贫困户的动态,帮忙其解决各类实际困难。经过5年努力,1114户4252人已如期脱贫,2个重点贫困村港东村和蜀港村也整村出列,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进入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央适时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国家层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湖北叠加。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更好发挥湖北区位、产业、科教、要素、市场等优势,对接落实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发挥作用,努力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十四五”期间,湖北将继续融入“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落实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争当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动力源。在做好区域发展这篇大文章方面,将以中心城市、城市群、城镇带建设带动全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科创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支持宜昌、襄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更好发挥武汉为龙头、“襄十随”和“宜荆荆”城市群为两翼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
(三)咸宁市全力建设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咸宁市“十四五”期间紧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发展机遇,构建“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的区域发展布局,积极推动“武咸同城”,找准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借势发展。突出“市区引领、两带驱动”的发展战略,嘉鱼县依托长江和京广高铁、武深高速,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强化“全域推进”,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点,形成多点发力的格局。
“十四五”期间,咸宁市以产业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树”的理念来谋划产业发展,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增强产业厚度、提高产业韧性。
“十四五”期间,咸宁市力求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狠抓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消费扩容提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深入推进“咸宁优品”工程,加强自主品牌培育。紧紧围绕打造“五最”营商环境目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要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坚持走开放路、打开放牌,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借力发展。
“十四五”期间,咸宁市全域创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抓住生态这个基础优势,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大美画卷。拓宽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化通道,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四)嘉鱼县积极实践临江崛起、武咸同城、咸嘉融合发展新模式
展望胜势,嘉鱼仍处在重要的黄金发展期,概括起来就是“三期叠加”。一是战略机遇叠加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省委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等省级战略加快实施,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咸宁北部空间计划等市级战略全面铺开,必将对嘉鱼临江崛起、融入武汉、科技创新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二是政策红利释放期。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全省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事业单位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等深入推进,一系列优惠政策、先行先试政策红利必将加速释放,为嘉鱼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环境。三是发展布局优化期。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武嘉同城、咸嘉融合、一主两翼、多点支撑”格局逐步确立,为嘉鱼加快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四是蓄积势能迸发期。随着滨江生态提升示范工程、顺乐钢铁、诗经文旅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高速、沿江货运铁路等项目加快落地,嘉鱼蓄积的发展势能必将迸发出更强动力。五是县域治理提升期。随着我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县域治理水平必将实现新提升,为嘉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从县内环境看,蕴藏转型发展的基本条件,“大江大湖大桥大港大厂大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长江大保护战略下,嘉鱼县作为长江中游的滨江城市,拥有109公里的超长岸线,有利于把我县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绿色产业聚集成带的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湖泊湿地资源禀赋突出,加上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及厚重的鱼文化底蕴,我县文化康养旅游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三是嘉鱼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向西连通了江汉平原广阔的腹地,簰洲湾长江大桥的规划建设,向北连接武汉日趋一体化,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四是长江综合门户港的规划建设,将领衔目前已有的港口形成上承三峡、下启武汉的港口群,使嘉鱼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要点;五是嘉鱼经济开发区升级,金盛兰冶金、欧维姆缆索、雅戈尔汉麻、嘉麟杰纺织等一批龙头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冶金、建材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成为潜力巨大的产业基地;六是建设嘉鱼大学城,在首义学院、东湖学院落户嘉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武汉现有高校,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火力,全面加快开发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新的重要科教节点与人才高地。
嘉鱼县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预期与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在地缘上靠近武汉却没有深度融入武汉;农业做大却没有做强,缺乏有影响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市场品牌;新兴产业有萌芽但是缺乏强劲的发展支撑;水资源优势依然处于自然生态发展阶段,文化附加值没有凸显;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巨大的后发潜力有待挖掘。与此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了巨大变量,我县产业结构不够优、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困难。
实现嘉鱼县高质量发展目标,面临着以下挑战:一是在武汉城市圈的同位竞争中,如何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深度融入武汉、赢得发展先机;二是新发展理念下的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品牌化、高效化、高端化发展;三是推动嘉鱼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鱼文化优势,塑造自然生态之上的城市形象;五是长江大保护战略下,如何发挥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以及对接武汉百里江堤走廊,在长江经济带的沿江城市中脱颖而出,打造一批示范项目。
综合来看,“十四五”时间,嘉鱼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全县上下要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特征、新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四个着力”和“四个切实”殷殷嘱托,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战略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紧抓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武咸同城”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县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推动建设美丽小城镇,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魅力田园小镇和现代物流强镇,全面实现新街镇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强镇,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打造镇域特色产业增长极,围绕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业、特色旅游业等,进一步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镇域产业发展特色,提升镇域产业发展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环境质量。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坚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区域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负荷,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民生普惠,提高人民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坚守城市安全底线,以稳定就业为核心内容,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持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保证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政府效能。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处理紧急任务能力。建立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机制,维护群众公平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促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发展定位
1、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
按照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生态致胜,优化产业和居住空间布局,将绿色崛起理念深入实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倡导绿色出行,融合镇域东部承接主城区功能扩展和西部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努力打造城乡融合一体绿色发展的典范,创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恬适的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
2、嘉鱼北部特色农旅产业增长极
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壮大蔬菜产业、精品水果以及特色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支持特色果蔬采摘园、乡村休闲游、乡村研学基地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快速发展,培育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挖掘产业价值,建设果蔬公园生态镇,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深度挖掘晒甲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提档升级,逐步壮大成为嘉鱼县北部地区重要的特色农旅产业增长极。
3、县域商贸物流中心
紧抓嘉鱼长江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整合高速、港口、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资源,充分发挥辐射嘉鱼县城、武汉汉南、武汉中心城区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以及紧密连接洪湖、仙桃、天门等地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嘉安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拓展钢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成品等领域,丰富区域商贸物流产业方向,提高新街商贸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辐射武汉南部、联系天仙潜地区的县域商贸物流中心。
(四)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经济总量突破75亿元,内涵多元的特色农旅产业和商贸物流业成为镇域经济重要支撑,服务业比重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城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镇域东西部协同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层现代治理体系,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达到新高度,城乡融合绿色发展道路取得显著成效,发展成为嘉鱼县特色农业增长极和商贸物流中心,魅力新街内外吸引力大幅提升,建成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现代田园城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镇域经济实力进入全县中上游。
——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田园新城镇。镇区品质不断提升,生活配套能力不断提高,山水湖林草生态保护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功能更加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等完成省、市、县政府下达目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60%。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上新台阶。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污染防治、养老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镇区和乡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污水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水利保障农业生产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上新台阶。
——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加快推动基层社区、村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率先实现5G主要地区覆盖,推动镇村两级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推动镇区、园区、社区以及集中居民区智慧化升级,现代化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人民幸福满意度显著提高。坚决贯彻落实脱贫不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稳中求进,加大平安新街建设力度,保持信访、社会治安状况总体平稳,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幸福满意度显著提升。
四、“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打造实力新街
1、打造特色农业增长极
建成特色农产品核心发展区。继续扩大全县知名莲藕、甘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原料自给能力。重点发展壮大湖地野藕,支持湖北嘉野生态公司扩大野藕种植规模、品质,打造“嘉鱼野藕”品牌。围绕西凉湖特色水产,加快华运水产特色养殖、三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鮰鱼养殖基地、三畈现代水产养殖示范项目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推广水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打好“水生蔬菜牌”,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类,建成嘉鱼县特色农产品核心发展区。
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加快特色果蔬采摘园高品质聚集发展,鼓励果蔬采摘园现代化、智能化改造,打造特色鲜明的采摘品质。加大新街特色采摘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整体知名度。加快护堤垸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港东民宿旅游项目、新街镇产学研训练基地、港东罗家洲研学基地项目、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试点盘活农房接纳城市居民养老项目。以乡村休闲特色旅游为抓手,以新街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西凉湖及沿湖湿地建成康养农旅‘后花园’,推动旅游产业向康养产业升级发展。
2、建设商贸物流区域中心
打造嘉鱼北部物流中心节点。加快新街物流园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商贸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推进15万吨冷库暨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嘉鱼长江大桥物流园区、新街镇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及网上交易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嘉安集团冷链物流园“火车头”效应,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产业基地,打造大桥经济商贸区,打造嘉鱼北部物流中心节点。
加快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王家月农产品交易大市场、电商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物流、冷藏、加工等产业链条优势,做大做强商贸产业,抢占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先机,力争建成嘉鱼县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3、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及育种产业聚集区
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推动脱水蔬菜深加工、金色满园净菜加工、嘉野生态野藕加工、浓缩蔬菜汁加工、淡水产品罐头加工、水果加工和冷藏基地等重点项目投产,加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发展。大招商力度,做强本地已有企业,重点支持谷种科技公司等育种企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化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围绕本地及周边农产品资源,充分挖掘物流优势,坚定发展信心,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争取打造成为全县农产品深加工及育种产业聚集区,建成嘉鱼北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提高区域产业发展质量。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魅力新街
1、加大西部融城发展区建设力度
西部融城发展区以承接县城扩展功能为主要方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土地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继续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镇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紧抓朱砂至罗家洲一级路、县公卫一体化(新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落地带来的发展机遇,重点围绕马鞍山东片地区,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承接县城扩展功能。多举措实施土地收储整理工作,为马鞍山、晒甲、港东、王家月片区对接县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商业、餐饮、住宿、公共服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城镇品质实现弯道超车,探索城郊镇规划建设执法新机制,加大集镇整治和改造力度,创新机制,推动人口向镇区聚集,增强县城功能承接能力,加快建成嘉鱼县城副中心。
2、加快东部休闲农业区发展升级
东部休闲农业区继续发展壮大休闲采摘旅游,提质升级采摘园区建设,打造入园重要节点、打造核心景观道路、增加除釆摘项目外的休闲娱乐项目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王家月、沙湖岭、余码头沿路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紧盯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特种养殖产业,巩固“一村一品”格局。加快推动护堤垸万亩果蔬小镇项目,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3、加快完善配套设施
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镇西正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改善区域城市面貌。确保朱砂至罗家洲一级路、鲁肃大道、诗经大道延伸工程、三环线新街出口、西凉湖旅游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完善城乡道路系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加快实施道路亮化、绿化工程,改善公共交通条件,完善镇区与中心城区、潘家湾镇以及各村组之间公共交通体系,加快西凉湖旅游公路建设,实施马鞍山村渡河渡船项目,着力提高区域路网密度。提高镇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施新街镇易涝区建设项目,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实施新街镇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管护、高标准农田整治、归粮洲高标准农田建设、百里长渠等沟渠清淤工程等项目,提高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动鸿润博物馆、中心广场、休闲小栈、户外健身休闲基地、文化站提档升级等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提高镇区休闲文化设施配套水平。建设马鞍山地质公园、魏家河城郊公园等郊野公园,逐步建立“街头绿地+郊野公园+生态绿道”三位一体的生态休闲空间。加快建设镇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村级群众服务中心,推动马鞍山村茅洲垴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生活便利性。
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实施乡村振兴幸福路宜居长廊、美丽乡村绿化、乡村亮化工程、进村主干道刷黑、美丽乡村路、“空心村”治理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乡村面貌发生重大改变,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奠定发展基础。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5G网络覆盖,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力争2025年实现5G网络全面覆盖。支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产业应用示范项目落地,扶持本地企业应用建设智慧厂区、智慧园区等智慧化生产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落地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项目。实施新建新能源充电桩站项目,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建成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新街
1、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快产业生态化发展。落实产业绿色清单制度,推动园区“环保管家”体系建设,协助园区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减轻企业环境保护压力,强化环境保护责任监管,加强企业污染防控工作。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建立良性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实现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环境保护参与感,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环境监管体系,支持企业以智能化改造的手段提升企业环境保护能力。支持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应用高产出、低排放的新生产工艺,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
强化生态保护责任。落实镇政府对生态环境负总责的要求,建立镇村两级联动环保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完善环境事故突发应急体系。深入落实河长制,强化巡查监督职能,配合落实污染防治任务和措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信访投诉的纠纷解决。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深入社区、村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环保纠纷等突出问题。
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加强镇级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立多层次污染源排放及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推动全域污染源排放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等信息全面互联共享,增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能力,逐步建立全面数字化、智慧化的环境监管体系。
2、实施环境保护项目
大力实施环境治理项目。继续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治理、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项目,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行动,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改扩建及提标改造、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含第三污水处理厂)等污水治理项目,抓紧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镇区垃圾中转收运站建设,提高镇区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力争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高于60%。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作,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餐饮油烟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继续保持空气高优良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推动西凉湖湿地保护项目、百里长渠景观带、中节能生态环境整治马鞍片区、万家山生态植被恢复、马鞍河截污及环境治理工程、马鞍山采石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
3、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污染防治项目环境保护效益可持续发挥。落实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运营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工作。创新落实污染防治项目运营管理经费,逐步形成可持续经费来源与投入机制。公共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需财政支持的,坚决纳入财政预算兜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成项目尽快按规定予以移交运行。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杜绝环境治理对象环境质量再次恶化的问题。
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明确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和边界,减轻企业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政府、企业、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境保护基本常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全民参与度。不断优化政府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机制和环境质量管理机制,建立更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
(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成幸福新街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加大教育配套建设力度。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学位保障工程,加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支持新街中心小学、新街中学等提档升级建设,实施新街中心小学教学楼提档升级建设、中心幼儿园食堂扩建等重点项目,加大教育配套建设力度。推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权益和待遇保障等工程,坚持引育并举的原则,全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新街教育向优质精品教育发展。
加快教育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与普及。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新模式,积极培养教育特色优势,探索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快培育线上教育专业机构和领军企业,形成优质线上教育资源聚集。
2、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高标准建设满足“平战(疫)结合”的镇级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和修复满足“平战(疫)结合、高专互补”的医疗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动嘉鱼县新人民医院项目落地,加快新街卫生院办公综合楼建设,全面提高镇区医疗供给水平,提高村级卫生室建设水平,不断完善镇级医疗卫生体系。
建立完善医疗分级诊疗机制。应用远程问诊、智能分诊、健康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全民健康大数据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应急医疗保障能力,加大基层社区、村健康状况监测能力,建立更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
3、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数字治理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加快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数字治理要素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常识的宣传、培训与学习,提高政府部门、社会机构、重点企业等利用大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构建起广泛参与、合规有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格局,营造同抓共管的数字治理环境。
加快建设基层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快建立基于社区和村基层网格的社会治理基本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治理体系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程度。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有效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高精准预测预警预防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大数据”整合,探索建立“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依托网络、视频监控、APP三大平台,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平安城镇建设。巩固扫黑除恶成果,严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安防”平安新区管理系统,提高安防管理水平。加大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的建设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狠抓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就业指导系统,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快职后教育发展,促进年轻人职业发展。加强各类社会保险衔接工作,加强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健全社会福利体系,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构建良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植根全民的应急管理体系。总结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经验与教训,依托数字化治理,加快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大环境污染危害事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应对能力,建立健全植根全民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五、综合保障措施
(一)增强资本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县级投资平台作用,合理运用“PPP”模式、“EPC+OF”模式等开发模式,统筹政府专项债务,重点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完善上市促进机制,积极利用新三板拓展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积极推动区内企业科创板上市。构建银、政、企战略合作平台,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二)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实现引资金与引资源、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相结合,招商传统方式与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相结合,行政招商行为与市场招商行为相结合。实施招商选资、招才引技策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网络招商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商会、协会等资源实现代理招商,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建立招商项目评估机制、监督落实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坚持项目带动作用
加强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在特色产业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根据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项目、策划项目分类,规划重点项目82项。规范重大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五年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顺利实现。对规划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重要的预期性目标,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人员,定期检查,定期评估。完善规划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期中和期末评估。加强发展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附表 新街镇“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