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12-01

陆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进期,也是陆溪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重振陆口辉煌,巩固社会发展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陆溪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陆溪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陆溪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四五”期间陆溪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四五”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咸宁打造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契机,紧紧抓住嘉鱼县建设“湖北经济强县,临港生态新城”的历史时机,认真贯彻“工业重振、城镇重塑、旅游破局”的陆溪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一主两翼为驱动的“211”产业发展路径,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三大建设,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快陆溪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三国田园特色镇”建设进程,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指导原则

适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民生为本原则

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凝心聚力。

(二)全面发展原则

紧紧把握发展这第一要务,实现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全面发展,融合创新,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总量和水平,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三)重点突破原则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围绕“211”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增强产业活力,强化中心镇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跨越式发展。

(四)统筹兼顾原则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心镇区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五)改革创新原则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全方位大视角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镇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预期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至2025年GDP总值力争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21年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五年平均递增12%,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全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财政实力进一步提高。全镇规上企业超20家,产值超10亿,税收超7000万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生态农业,力争将三产业GDP值比重提高到30%,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教育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基本农田和耕地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利用有限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建设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文化、卫生、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事业发展均衡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不返贫。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显著进步。建立起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临时性救助为补充、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六)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2025年,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

(七)文化旅游工作实现突破

深入挖掘辖区内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三国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三国田园旅游产业的开发;依托陆口大桥接线、陆八舒快速通道以及长江黄金口岸优势,以莲藕基地、康丰源、沃野星园、石壁山齐橙、富源油茶等重点基地为带动,全面推动陆溪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十四五”战略重点

结合我镇“十四五”时期总体定位和预期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镇砥砺前行,加快区域竞争突围步伐,努力将陆溪建设成为嘉鱼西南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口子镇,嘉赤洪中心区域经济明星镇,“1+8”城市圈高质量转型发展特色镇,奋力实现“建设经济强镇、重振陆口辉煌”的伟大目标。十四五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一役。“十四五”期间,全力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巩固好、提升好“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脱贫成果,精准落实教育、健康、住房、低保兜底等保障性政策,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完善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政策体系,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做好扶志扶智相结合工作,改进帮扶方式,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坚决反对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重点实施 “211”高质量发展战略

“2”即打造两园,依托蛇屋山金矿建设藕塘4000亩新型材料产业园;依托当前莲藕产业基础建设界石2000亩莲藕三产融合示范园;“1”即建设“一港”,抓住港发集团布局,建设陆水1000亩综合物流港区;“1”即建设一线,沿东吴大道将渗子湖、珍湖湿地公园、虎山林场、康丰源景区与赤壁古战场融合打造一条精品旅游新线路。

(一)工业重振

1.建设藕塘4000亩装备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虎山金矿破产重组,采取招商引资、土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重点是倒逼蛇屋山招商转型,主动对接高铁冶金建材产业园,实现产业互补延伸,每年至少引进1-2家企业入驻,力争5年引进68家企业,实现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2.打造界石2000亩莲藕三产融合示范依托上海产业促进中心驻点招商,抓住陆溪在外名人和现有莲藕企业,目标招引江苏宝应荷仙集团等大企业落户,配套建设好1000亩陆水港区,形成莲藕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综合物流、销售、商贸、农旅等一体三产融合发展,年实现综合产值5亿,税收2000万元。

)城镇重

1.抓好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主镇区和藕塘(含部分邱家湾)、印山(含部分虎山)两个中心村规划布局,坚持人口集中、产业聚集、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原则,把产业、基础设施、建房、商贸人流向主镇区和两个中心村集聚。

2.抓好主镇区重振。把2000亩莲藕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00亩陆水港区渗子湖旅游主项目区全部纳入主镇区规划打造,抓住“擦亮小城镇”项目实施机遇,坚持“精明增长”理念,对老镇区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在5年内,把主镇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建设成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2-3万人。把陆溪主镇区建设成为集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港口、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融合发展示范

(三)旅游破局

1.招引市场主体投资整体开发渗子湖和虎山林场,建设好珍湖国家湿地公园,支持康丰源进一步建设延伸旅游产品;5年内打造4A景区1家,3A景区2家,实现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2.主动对接赤壁古战场和各类旅游市场,搞好陆口旅游宣传推广,同步加大东吴大道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和旅游节点打造,把赤壁到嘉鱼南沿线打造成一条网红旅游新线。

3.政府牵头支持市场主体采用节会、商会等方式开展旅游宣传,挖掘三国文化,把旅游与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实施保障

1、科学规划园区布局

科学布局“211”战略实施功能区域,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存量土地优势,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主打产业,将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

2、优化营商环境

树牢“企业家老大”思想,主动与企业家交朋友。成立项目办公室,按照“六一个”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全程记录落地项目协调进度并纳入全年考核评价,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干部的习惯和追求。推行全镇范围内所有人进企业报告备案作法,推行“企业110”制度,只要企业有需要,必需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到场,企业要求的事项要限期内办理或回复到位,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3、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围绕“211”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而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员大招商,书记、镇长带头组建7个招商分队,将所有干部、部门、村(居)全部纳入,全镇全年目标任务不低于20个亿。每名干部、每家单位、每个村(居)都压任务,比照县《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记功奖励办法》,招商办公室负责全程记录招商工作过程,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表优、干部推荐最主要的依据,切实以招商引资工作突破开创陆溪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三、优化农业结构

按照稳定种植业,提升畜牧业,做大水产养殖业,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确保农业转型,人民增收。

1、种植业。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立足陆溪镇土地、水源条件和农民种植习惯,结合种植现状,不断提高种植业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计划以陆溪社区、界石村以及邱家湾村为主建设有机蔬菜基地;以虎山、铜山、印山为主建设林果基地;以到“十四五”末,全镇高标准良田建设覆盖区域达90%。

2、畜牧业。“十四五”期间继续主推“育群体、抓大户、建小区”的养殖模式,确立以生猪、肉鸡养殖为主导,以工厂化、标准化养殖为主要途径,同时加强畜禽生态养殖培育,实现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努力实现特色化养殖。到“十四五”期末,全镇肉猪出栏达到5000头,鸡20万只。

3、水产养殖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充分发挥我镇水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继续加大全区最大淡水养殖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强化环境保护同时,以利用陆溪水面资源及莲藕种植优越条件,积极推动水产养殖,开展“双水双绿、一水两收”。同时,继续引进国内外优秀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莲虾共作、稻虾共作、名优养殖等。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立足实际,围绕市场需求,以培育特色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深加工合作和订单农业。“十四五”期间,全镇计划发展培育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培育“陆溪莲藕" 、“珍湖莲藕” 、“珍湖雪”和“鸿富”、“隆康”、“陆溪野藕”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一支过硬的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应用新机制,二是通过联系大中院校、上级科研站所,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成果,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三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十四五”期间,全镇计划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个,涵盖畜牧、种植、水产、农资农具等领域。

6、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完成全镇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鼓励非农主体投资,通过多元投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激发农村发展活动。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推进基础公共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成各行政村照明、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扶贫路、合作医疗、网络通信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二)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结合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建设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将界石村、藕塘村、印山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样板,由点及面推进全镇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借助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镇域景观节点,加大人力物力,继续做好补植补绿等工作,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继续推进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完善各行政村绿化、电网等基础建设,加大环境整治范围,锦上添花,彰显魅力。

(三)推进土地合法管理使用

做好全镇“多规合一”的协调融合工作,充分考虑到全镇未来发展的预留空间,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中心村”、“居民点”布局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复垦项目,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积极推进特色乡镇、特色村庄等规划,对违法用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绝不姑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建设用地资源,有效利用镇区规划开发边界及金矿调整规划建设用地,提升土地使用配合招商引资及全镇整体建设效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及历史闲置厂房。

(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环境保护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工作,积极创建森林村庄,增强绿色底蕴;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狠抓午秋两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打赢蓝天保卫战;积极配合长江禁渔政策,做好宣传,强化督察,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镇域范围内陆水河及长江沿岸环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时点、线、面结合,在村组大力开展补绿、建绿、透绿工作,在农村广泛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绿化,让空气常新、绿水长流、蓝天常在。

五、持续全力繁荣社会事业

大力支持文教事业

突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学校、文体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普九”成果。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工作,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管工作,搞好送文化下乡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力争到2025年,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打造更完善,设施更健全。

(二)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三)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继续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对民生工程资金进行规范管理,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完善救助保障制度,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更好地履职尽责,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四)深化平安乡镇建设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开展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及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强化消防、交通、校园、防汛抗旱、禁渔等各方面的安全监管,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消除安全隐患,遏制事故发生。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镇党委、政府狠抓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召开精准扶贫专题会议,举办全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组织镇机关干部学习精准扶贫相关讲话;二是落实“六个一批”。组织申报产业奖补、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教育资助等各项补助,开展短期技能培训,落实小额贷款、四类人员危房改造,贫困户医保缴费等各项政策;三是落实其他扶贫政策,如落实公益性岗位,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等;四是落实工作到位。上级反馈的扶贫领域问题分门别类制定了整改方案,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按照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份清单、一本台账、一个责任人的要求,对标完成了整改,规范建立台账;通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在陆溪镇营造奋发有为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打造特色小镇

聚焦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区,提炼田园文化、三国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引导走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对吴王庙 靖江王庙参子湖风景区等古迹进行修复,利用靠近5A级景区三国古战场优势,结合镇县域三国文化资源,打造“三国文化旅游轴”;以珍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环参子湖资源为核心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带,大力发展集观光旅游和智慧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以全镇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名优水产为主打产品建设绿色农产品小镇,精选产品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贮存、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开发旅游酒店、餐饮、特色农产品,继续推介美食文化,打造“珍湖莲藕”,支持嘉珍公司打造莲藕美食节,康丰源公司打造亲子旅游节等节庆品牌,建设“可览、可游、可居”的旅游产业链,打造“陆溪”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党的十九大及系列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狠抓“三级联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稳步促进农村“五位一体”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执政水平和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防范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增强拒腐能力。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和村支书。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能力,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县级联审机制。县镇党委每年轮训村党支部书记,全面提升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能力和履职尽责能力。精准选派和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加大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在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统筹建立党组织。

——发挥村党支部领导乡村振兴作用。聚焦“五个基本”(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着力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有效把广大党员、群众和各类社会基层组织组织起来,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支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带领群众共建美丽乡村。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促进强村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自治组织一体化运行机制。建好用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深化“五务合一”。

——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教育党员和干部牢记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和环节。并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完善党的农村振兴领导体制和机制。深入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细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做好农村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加强新党员培养。

(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现有条件,区分轻重缓急,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全面实施“百村引领、千村共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争在2025年前,我镇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部村庄完成整治,建设美丽陆溪。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资源,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重点实施五项工程:一是深入实施农村节能节水节材工程。二是重点推进“两精两简一增效”工程。三是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四是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五是切实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加强长江岸线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坚持和完善河湖长制。实施中小河流和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严格林地、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管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非煤矿山整治复绿。进一步完善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在已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镇污水管网延伸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覆盖面,减少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平,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效益,让保护生态环境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发挥生态资源多重效益。

(五)提升人才发展后劲

一是发挥合作高校和县职教的作用,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针对性农民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数据挖掘,推进“互联网+培训”,培育一大批新农人和新型农民工。二是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促进农民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春潮行动”,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三是多方扩展农民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结构,突出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困难农民的就业,提升县镇园区就业岗位能力,助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打造乡村本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农技部门和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组建绿色农业专家库,全面实施农技人员“特聘计划”,构建农科教结合、省市县镇贯通的专家培训技术指导体系。二是培育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和科技人才,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和村级农民技术员为重点,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与省农科院、林科所、华中农大、东湖学院等科技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开展研发推广合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与服务高端人才计划。

——提升返乡入乡人才创业和就业扶持力度。一是以“创业湖北、立业嘉鱼”为引领,实施农民工、大学生、嘉鱼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培养造就一支“三农”工作队伍,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二是大力推进跨区域劳务协作。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围绕乡村新经济、新业态开展创业活动,着力在“互联网+”、特色优势农业、乡村旅游等涉农领域培育一批领军型大学生创业者。三是加快构建和完善蔬果、水产等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等培训项目。

——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人才培育良性互动。一是支持镇村范围内“政产学研银担”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引领、科研协同、金融助力的发展格局。二是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吸纳农民工较多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三是鼓励镇村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和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

(六)繁荣乡村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层次。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民内心,指引农民自觉行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重塑农民价值观。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农村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提高村民文化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是建立与完善道德评议会群众组织,强化舆论监督、正面引导,促进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四是规范与完善红白理事会群众组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不使用土葬用品和封建迷信用品,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践行文化先行理念,切实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发挥县、镇、村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现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同时,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壮大陆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落实“文化+N”行动,坚持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点的景观景点,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推进嘉鱼乡土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嘉鱼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做好三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好三国古战场资源对接,打响珍湖莲藕、康丰源研学等文旅品牌,促进乡村文旅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七、其他方面建设发展

不断提升基层政府执政能力

面对适应工作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民生改善新要求,核心与关键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敢担当、勇负责,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自觉接受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问题,不断改进“四风”。努力打造法治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二)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政策法律教育等,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政策法制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未来的五年,为进一步搞好我镇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政府将认真组织调动镇域内各部门,深入基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争在“十四五”中的最后一年中,使我镇文明户达到全镇的90%以上。

(三)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坚决取缔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活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行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依法从政,从严治政,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稳定土地承包政策,调动农民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农村生机和活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市、县基础设施补短板机遇,统筹推进全镇改造,强化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对全镇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满足全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城镇建设

巩固新型城镇化成果,科学合理开发建设,扩大城镇化建设框架,搞好规划建设与管理,集中搞好场镇旧区连片开发造,加快推进全村村庄环境整治,改善人环境。

1、加强框架内合理布局。“十四五”期间紧扣国家及省市城镇旧城改造主题,合理布局安排镇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努力构建城镇化建设新格局,重点吸纳中小企业,打造好“两园一港一线”产业示范区,吸纳人口,增加人口密度,支持城镇化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内,充分利用好陆溪发展十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发挥更好的联结带动作用。

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和中心村的基础建设。目前,镇区的雨污水管网、水源地保护等基础设施还不齐备,部分街道沿线道路及拦网设施已出现老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实施,“十四五”期间重点是完善管理。随着镇扩容,水源地保护、排污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完成,镇区主街道的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工程作用显著“十四五”期间,完成陆溪擦亮小城镇建设。

洁: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卫生清洁、设施摆放整齐,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每平方公里≥3 座公厕。

绿:街道、学校、医院、福利院、居民小区、庭院和结合部等配套绿地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平方米街道两侧的硬化率达到百分之百,绿化覆盖率百分之三十以上

亮:路灯亮化、主要临街道路夜景靓亮,主干道、次干道路灯亮化率≥95%,支路、巷路路灯亮化率≥80%。

序:基础设施规范,建设程序规范,交通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规范,公共服务规范。

美:临街建筑物立面整治率 100%,主要街道两侧实现绿化全覆盖。

3、强化城镇管理。城镇管理是城镇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建一个过硬的管理队伍,不断提高街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环卫队素质。坚决打击沿路、沿村乱建乱搭的违章建筑和违法占地行为,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城镇文明程度,提城镇品味,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二、生态建设

坚持巩固建设、保护的原则,用全新的理念重新指导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做到乔、灌、草结合。人工造林与自然封育结合,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结合,建设与保护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实施公益林建设、高效经济林建设、低产低效林建设、沟道科学管理规划建设、公路与村庄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十四五”期间全镇林业要做到产权明晰,消除林权纠纷,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扩大造林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生态建设质量。到“十四五”期末,完成新造林0.75万亩,有林面积达到2.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突出经济效益”的原则,强化保护,倡导生态文明,严惩乱砍滥伐,毁林毁草,乱批乱占行为。对个人承包所占林草地严格审批程序,有序进行植被恢复,杜绝为眼前利益而肆意毁林毁草,狠抓森林裁员防火,强化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杜绝火灾事故发生,完善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畜牧舍饲建设,确保生态效益。

深入贯彻实施长江禁渔制度,做好镇域陆水河和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国家和市、县禁渔政策措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

认真宣传贯彻新《环境法》,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争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在生产经营中体现科学环保意识,不乱施化肥,不乱用农药,合理处置秸秆、垃圾、粪便等。全面实现改水改厕,保持环境卫生,巩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成果,营造“优美、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禁止一切乱排污和对环境水源影响的生产经营行为,减少污水排放,实行循环用水、节约用水。严格控制废渣、废气、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十四五”期内,要把公共卫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大投入力度,该建垃圾点必须建,该建公厕必须建。要合理规划,垃圾要有专人清理,卫生环境保护要建立长效机制。

四、水利基础建设

要把水资源保护有效利用纳入重要日程,做到保护到位、利用科学、配置合理。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蓄聚天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做到“三水”科学利用,“十四五”期间对地下水的开发要进行有序管理,打配机电井要合理布局。结合滨江生态示范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河砂治理工程等项目,分阶段整治全镇主要干支渠,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农业用水要推行节水灌溉,要依托国家项目,更新老化陈旧的水利设施,改善农用水利条件,降低用水成本,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加大水源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最大限度地扩大水浇地面积,到“十四五”期末,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五、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强对现有镇内水泥路路况的保护力度,防止损毁和人为破坏。同时,对重点村的硬化路面要加强管理。二要加强建设,要保证各村组公路的畅通,逐步解决农业生产道路、院落路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道路20公里,构建县、镇、村、组四级公路网络,提高全镇的道路通达能力。重点推进通自然村公路建设、窄路加宽工程、危桥改造项目等,有序推进日常养护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一、科技事业

引进先进技术进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在引进、消化、应用科技上下功夫,一是客观实际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换率,重点是面对农村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千方百计增加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建立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特别是围绕“两园一港一线”针对性引进和培养旅游、农产加工、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四五”期间,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40岁下的农民每人要掌握一项以上使用生产技术,到“十四五”期末。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覆盖所有自然村,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二、教育事业

一是发展好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完善幼儿园建设,要在办园条件、适龄儿童入园率上明显提高;二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在抓好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重点要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净化教师心灵,使之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四是增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全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以上;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推进特殊教育的特惠发展和全纳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

三、卫生事业

重点提高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和就诊水平。全面抓好村级卫生所的规范化建设,村级卫生所要达到基础设施齐全,诊治条件优越,各村医生水平提升的目标,通过镇村级院的建设,建立起覆盖乡村功能完备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扩大覆盖面,巩固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到“十四五”期末,做到感冒不出村,小病不出镇。

四、文化体育事业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抓好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文化院坝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各村的文化院建设,组装高标准的健身活动器材,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需求,到“十四五”期末,各村都有文化院、文化广场等基础文体设施

五、广播电视事业

持续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实现基层基础传媒设施全覆盖、均等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做好作品创优,快速推动媒体融合,确保重大主题更加鲜活、民生视角更加贴近、内容形式更加新颖。扎实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化进程,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到“十四五”期末。全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就业问题

政府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要依托政策,争取就业岗位让有志有为青年就业择业,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政府在积极努力,依托政策的前提下,拓宽就业渠道,在发挥二、三产业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一整套劳动就业保障机制,依法输送就业人员,同时要建立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长江禁渔退捕渔民,要持续跟踪就业帮扶和安置保障政策的落实,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任务落实,以产业带动就业。

二、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医疗为保障核心,以扶危、助残、救孤为重点,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为重要内容,构建与我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精准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群体救助做到制度化,应保尽保,重点施保,到“十四五”期末,农村低保实现政策规范内全部脱贫奔康。农村养老全部参保到位,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全部有所保障。

三、带动群众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措施促进人民群众致富增收,保证农民群众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打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农民的合法消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杜绝上当受骗现象发生。加强推进实施空间规划编制,全镇规划2个聚居点,引导群众建房向聚居点靠拢。群众的生活安全性能明显改善。到“十四五”期末,农村没有危房,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一个小康社会将全面展现。

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省、市、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推进全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演练机制,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应急实战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制度化。

建立应急监管体系,建立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志愿队伍协调配合,应急联动,以及区域间联防联控的运行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应征队伍拉的出、用得上、配合好、处置佳。要针对性开展应急救援培训,熟练掌握应知应会救援内容,正确处理好应急事件,打造一支“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应急管理队伍。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切实增强陆溪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从我镇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审视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坚决破除坐等机遇、应付过关、固步自封、得过且过、本位主义、传统农耕、村村点火、贪大求洋、大包大揽、跑要熬等十大思想坚冰,深入贯彻 “破思想坚冰、谋发展突围”的发展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快节奏、高效率地真抓实干,以超常思维、超常胆识、超常举措,实现超速发展,确保实现“建设经济强镇、重振陆口辉煌”的发展目标。

二、组织保障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考核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各村(居)要把十四五规划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形成开发的合力,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陆溪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主题教育,集中力量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贯彻工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党员干部“五四三”日常管理、“头雁工程”、后备干部培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项重点工作,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切实加强思想引导、目标激励,调动村组干部投身到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

(二)切实抓好作风建设。全镇干部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争创党员先锋号,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紧紧抓住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常态不放松,综合运用批评教育、函询、约谈、诫勉谈话、公开通报、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手段,特别是严防第一种形态,拉紧监督执纪链条,切实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挺起来、严起来。

、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各项专项资金和国家省市县各方面的支持,提前谋划土地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事宜。强化招商引资在全镇发展中的重新作用,作好引商宣传和引进服务工作,以社会资本带动全镇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有效方式,做好水、电、路、气、通讯、绿化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四、规划引领

本纲要是“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全镇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坚决维护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保障规划纲要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作用。同时,要做好多规合一推进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做好我镇各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使专项规划成为纲要在相关领域延伸和细化,确保各领域专项规划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与本纲要的指导方向相吻合,保障纲要的有序实施。

五、纲要落实

纲要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落实,对纲要的延伸和细化目标相关部门要强化措施,坚决予以实施完成。要建立纲要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由镇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对纲要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共同推进纲要的落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