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嘉鱼县财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09-15

2022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省财政工作和县党代会、县委三级干部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加快调整优化地方财源结构,促进财政顺利转型;优化支出结构,规范支出优先顺序,集中财力保“三保”、保重点;从严从实防控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

1.旗帜鲜明讲政治。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的政治站位、理论站位、时代站位,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确保财政工作更好服务大局。 

2.全面加强财政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用好党建考核“指挥棒”,推动党建任务落实落地。

3.从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严字当头,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以铁的纪律守牢廉政底线,建设“好正实优”财政机关。围绕关键领域、聚焦关键岗位,加快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财政资金分配规程,严格按制度管钱管事。全力支持配合纪委监委派驻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4.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广泛深入开展“五提六争”实践活动,开展“十破十谋”大讨论,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立足财政岗位,树立新风正气,弘扬实干精神,创优争优;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1.做强做实财政收入。加强财源建设,做强财税培植、做大财政总量、做优结构质量,推动构建多点支撑、结构合理的现代财源体系。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规范征管,做实收入,提高质量,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稳妥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全面完成好年度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2.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加强政策研究与研判,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制定和落实招商引资、争取资金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规范审批流程,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做优、做强、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3.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用好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政策,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援企纾困力度,全面落实局机关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

4.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筹措资金支持补齐防汛排涝、水资源配置、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水利短板,保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业保险提标、增点、扩面,不断提升农业保险质效。有序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加大“四本预算”、结转结余、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力度,依法依规将部门各类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统筹整合资金,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3.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格支出秩序,严格对照国家和省政策规定的三保保障清单,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足额保障、不留缺口。强化“三保”预算审核,完善资金调度规程,全面保障政法部门经费需求,严格落实规范后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政策。 

4.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快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时发放各项农业补贴资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和普惠金融政策,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全面推进城乡发展。做好定点帮扶相关工作。 

5.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对接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地方财政养老保险投入长效机制,确保养老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6.支持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健全重大疾病医疗和救助制度,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需求,推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经费,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力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四、创新财政改革思路,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1.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贯彻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财政系统法治财政示范点建设,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制定财政“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财政法治宣传教育。 

2.健全县镇财政体制。深入推进县镇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动态调整事权和支出责任机制,进一步调动各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科学、精准编制财政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积极稳妥推进县直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拓展预决算公开范围、内容。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各类应用软件,扩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功能范围,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4.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逐步扩大预算单位在选择采购方式、评审专家和采购代理机构等方面的自主权,构建行政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监管格局。

五、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治理质效。

1.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社保基金预算和政府债券资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构建以单位自评为基础、部门评价为主体、财政评价为引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绩效指标库。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推动事前绩效评估与评审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评审的定量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 

2.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财政核心业务、财政管理权力的监督制衡,强化财政内部监管,降低业务风险与廉政风险。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监控、现场督查等方式,实行全过程常态化监管,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质效。

3.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加强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实现债务限额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分类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加大化解情况审核力度,做到化债真实合规。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杜绝新增隐性债务。 

4.加强国资综合监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严格国有资产配置和收益预算审核,扎实做好 2022 年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工作。

5.加强会计管理。推动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强化会计质量监督,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进一步深化会计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会计行业执业许可电子证照推广实施。 

6.加强机关管理。做好政务协调、财务管理、信息宣传等工作,确保机关运转规范。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互联网监管”,优化财政服务,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工青妇群团工作。统筹推进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安全保卫、创文、创卫等工作,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